王昌龄的《采莲曲》描写的是采莲姑娘的什么品质?

   2022-11-20 IP属地 广东510
核心提示:谢邀。唐代诗人,王昌龄,字少伯,江宁(南京)人,享年59岁。当时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。他尤以边塞、宫怨、闺怨、送别之作甚佳。
 谢邀。唐代诗人,王昌龄,字少伯,江宁(南京)人,享年59岁。当时有"诗家天子王江宁"之称。他尤以边塞、宫怨、闺怨、送别之作甚佳。当时,王被称为"七绝圣手"。《采莲曲》以精练的语言,写出采莲女的情致、性格、品质,为世人称赞。该诗是王昌龄遭贬龙标尉所作,据称王在东溪荷池边,见酋长女儿蛮女阿朵在池中一边采莲,一边唱歌,遂写此《采莲曲》二首。其一,曰:

吳姬越艳楚王妃,争弄莲舟水湿衣。

来时浦口花迎入,采罢江头月送归。

其二荷叶罗裙一色裁,芙蓉向面两边开。

乱入池中看不见,闻歌始觉有人来。

作者在诗中,运用精练、传神的语言,表现了采莲女好胜、爽朗、活泼、善歌等丰富的情致。运用"争弄莲舟""水湿衣""荷叶罗裙一色";来"浦口花迎入",采罢"江头月送归","入池中不见""闻歌"有人来,等典型,生动词语,意味浑厚深长的赞颂采莲女,善劳动,有技巧,吃苦耐劳,开朗活泼的优秀品质,给人留下深刻、鲜明的印象。

舟荡荷池莲鱼肥,紫裳歌吟丰收酹。采莲的人美、景美,真的令人神往啊!

以上所述,友们赞同吗

作者把采莲姑娘和大自然的美融为一体。全诗把采莲姑娘荷花般的美成闲在人们眼前。

纯洁、清新、质朴的品格,这是王昌龄的人生王昌龄

我在绍兴偷着乐

 

 

 

 

山阴道上桂花初,

王谢风流满晋书。

曾作江南步从事,

秋来还复忆鲈鱼。

  中唐诗人羊士谔,山东泰山人,他的诗,真实而有文采,让人喜欢,比如这首写绍兴的《忆江南旧游》。

  东晋王谢家族,他们在绍兴的风流雅事,成为中国最具审美魅力的文化符号。大唐盛世时,像羊士谔一样,来此访今问古、体验生命的大咖们,如过江之鲫。

  王昌龄来绍兴,隐约迷离,仿佛是轻轻地来,悄悄地走,不带走一片云彩,他在唐诗之路的背影,常常被忽略。但从他留下的几首诗歌中,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:在绍兴,他与姑娘们偷着乐,过了一段平生最惬怀的日子!

  本期,古古阁讲讲他的故事。

绍兴兰亭荷花

01

写七言绝句,李白都得让他三分

 

  王昌龄一辈子没做多大官,在八品九品间徘徊。729年,29岁的他中了进士,之后,相继任过秘书省校书郎、汜水尉、江宁丞、龙标尉等职。才华很大,官为什么这么小?因为他生不逢时。

  737年,喜欢直言而又执拗的宰相张九龄,越来越不得唐玄宗的欢心,在奸臣李林甫的撺掇下,玄宗罢免了张九龄。张九龄被罢相,朝廷之士皆只管自保,无敢直言者。李林甫大权在握,独断专行。王昌龄对张九龄被罢相表示同情,帮他说话,绍果忙没帮上,自己倒绊进去,遭贬岭南。至739年,玄宗大赦天下,王昌龄才由岭南北返长安。

  740年,王昌龄离京赴任江宁丞。后因继续不愿与李林甫合作,多年后,再贬龙标尉,步入蛮荒之地。

  官虽然不大,但情怀不小。王昌龄年纪轻轻时,就四方游历,见多识广,七言绝句写得十分精湛,境界高远,被尊为“七绝圣手”。最让人佩服的,是他的边塞诗,充满英雄气质,字字铿锵作响,震撼人心。:

  且看《从军行》:

青海长云暗雪山,

孤城遥望玉门关。

黄沙百战穿金甲,

不破楼兰终不还。  

  再看《出塞》:

秦时明月汉时关,

万里长征人未还。

但使龙城飞将在,

不教胡马度阴山。

    ……

  这些边塞诗,首首纵横捭阖,字字玉盘珠落,劲健奔放,深沉苍郁,足可为唐诗压卷。诗歌史上,王昌龄发出了盛唐先声,我们光从七绝来论,李白都得让着他。753年,丹阳进士殷璠编选《河岳英灵集》,共收24位诗人作品,王昌龄的选诗最多,共16首,李白只选了13首。

  

镜湖湿地十里荷塘

镜湖湿地走秀 柯小微摄

02

一生讲情义,朋友圈很强大

 

寒雨连江夜入吴,

平明送客楚山孤。

洛阳亲友如相问,

一片冰心在玉壶。

  我们知道王昌龄,大部分人就是因为这首《芙蓉楼送辛渐》。那时,他正担任江宁丞,也就是在今天的南京做个八品小官。他送六辛渐北上,从今天的南京送到镇江,再一起饮酒到天亮,难舍难分。临别时,还再三叮嘱辛渐,带信给洛阳的亲朋好友,自己在江宁好着呢,玉壶冰心,不愧天地,大家不要担心。

  无论到哪儿,王昌龄都很重情。所以,他的朋友圈很强大。李白、岑参、高适、王之涣、王维、孟浩然……当时,与王昌龄同时代的有名诗人,不管性格和地位如何,几乎都与他有亲密来往,郊游、赋诗、对酒,逍遥于湖光山色。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与他相处呢?就因为王昌龄虽然蔑视权贵、不拘小节,但对真正的朋友,他却是坦率、真诚而重感情。

  来自山阴的崔国辅,在长安时,王昌龄与他结下深厚友谊。崔国辅进士及第,离开京城,担任山阴县尉后。没过几个月,王昌龄对他很思念,写下《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》:

  高卧南斋时,开帷月初吐。

  清辉淡水木,演漾在窗户。

  冉冉几盈虚,澄澄变今古。

  美人清江畔,是夜越吟苦。

  千里其如何,微风吹兰杜。

  几个月不见,就如此思念老友,足见其友谊纯真。

  到龙标后,王昌龄与长安的高朋贵友们接触得少了,与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接触得多了起来。王昌龄对待这些小人物,依然情深似海。他曾写过一首绝句,叫《送柴侍御》:

流水通波接武冈,

送君不觉有离伤。

青山一道同云雨,

明月何曾是两乡。

   这首诗写得耐人寻味,我们能体验到王昌龄的至深用情。王昌龄在诗中对朋友说,哎呀,我们两个一水相通,还是很近的,我这里刮风,你那儿也会刮风,我这儿下雨,你那儿也会下雨,我这儿明月当空,你那儿也就明月当空,所以与你相别,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难过。

 
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
 
更多>同类资讯
  • admin
  • 没有留下签名~~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RSS订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