蓝潜的父母,说再给她一年时间,如果还不挣钱,就回老家。
2018年,蓝潜来到景德镇学习陶艺,学校里,没有她预想的艺术的自由,依旧是她讨厌的工笔、绘画,学校的老师和同学,"多数都在外面开工作室",学校的老师并没有放很多心思在教学上,"更专注自己工作室的生意"。
大三那年,她遇上来自纽约的小明。最初,两人只是雇佣关系,蓝潜作为助理,小明则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陶瓷艺术家。
小明
蓝潜
一年后,两人成立工作室"Living Fossil Studio"。在蓝潜的影响下,小明的作品风格,从阴暗的克苏鲁风格,逐渐加入明亮的青、白、金等颜色,他们将海里的章鱼、贝壳,景德镇山里的真菌,各种元素融入陶瓷,造型灵动,栩栩如生,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。两人又将破渔网、牡蛎壳等废旧材料加入陶瓷烧制,让他们的作品"从造型到材料都没法仿制"。
工作室的作品很小众,"喜欢的大多是女生",而如何在大众消费品和艺术价值之间做出平衡,他们还在探索。但不论生意如何,陶瓷手作治好了他们俩的抑郁症,这两个来自东西方的一男一女,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疗愈自己,也疗愈别人。
成为“景飘”
用大众消费品挣钱,养着自己的小众艺术追求,"是景德镇大多数艺术工作室的生存方式",小明和蓝潜的工作室也逃不出这个定律。
2018年,她来到景德镇的时候,这里就已经隐隐有些"中国手作艺术中心"的意思,这里有三万"景漂"和两万"景归"。
蓝潜是浙江湖州人,父亲是个牙医,经营一家牙科诊所,家境较一般小康家庭更为优渥。作为家中独生女,她父亲从来都是尽力满足她的。"穷诗词、富丹青",蓝潜从小喜欢画画,绘画成绩一直是班里第一名。父亲却不想蓝潜走上艺术生的路子,"他想让我毕业回家继承诊所",最终父亲没能拗过蓝潜,由着她学习绘画。
冲刺联考的日子,学校把艺术班的学生送到杭州富阳的一间小画室"闭关",一连三个月,所有学生都被关在画室里。
教授联考的本质核心,"就是各种考题的默写",一笔一画都有固定位置,这种方式能让本身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考出不错的成绩,却也失去了绘画本身的意义,而有一定天赋的学生多数会选择各大艺术院校的校考,"是真正考功夫的"。杭州大多数的画室都这么教,这让绘画本身变成一件极其枯燥的事情。
默写,默写,默写。画室里的6400K色温的日光灯管闪着固定频率,人、画板、调色盘、水桶、画笔、水泥砖墙…………眼前的一切都在蓝潜眼里揉在一起,混着画笔敲击水桶和划过纸面的刷刷声,再和上颜料的油腻气息,彷徨、魔幻、模糊,本能地让人抗拒。
在画室里,蓝潜得了躁郁症。到最后,她画出的色彩都是一块一块,全不成型,"直到现在拿起画笔还心有余悸"。
蓝潜终于无法忍受,逃出画室,"后来画室老板也因为非法办学被捕"。最终蓝潜没有参加当年的美术联考,而是参加校考,来到景德镇,"因为当时已经无法绘画,转而选择做陶艺"。